第106章 我在聊斋中当女鬼(21) (第1/2页)

加入书签

水淼和沈瑜一行人就在渤海郡的海岸上视察。朝廷的旨意已经下来了,渤海的盐场彻底归于沈瑜所有。

当然这里面又有沈瑜和沈端的交易,沈瑜需要拿出五成分给沈端,相对应的,沈端也会同意渤海的盐场,沈瑜不仅拥有制盐权,运输销售也能一并落实。

天下百味盐为首。水淼自然重视盐的战略地位,渤海郡和临川郡相邻,有漫长的海岸线,而且多港湾滩涂,对于发展海盐,有良好的基础。

以往民众直接用海水煮盐,后来改用晒沙土,清水淋滤盐土,过滤出卤水,再煮卤成盐,通过这种方法煎制出的盐称“热盐”。 这种就需要大锅装满盐卤水用柴薪煮盐,耗费柴薪非常巨大,煮盐的人称“灶丁”,因为盐的巨大利益,灶丁被压迫地非常厉害。

而现在水淼在古法晒盐的基础上提出了埕坎晒盐法。这种方法就是在海滨潮水线之处,建盐埕,再分为坎,然后引潮水入埕坎内,经日光曝晒结晶成盐。这种新方法省去准备盐卤这一工序,劳动强度大大降低,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。

不过生产出来的这种盐是粗盐,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,以及可溶性杂质等,需要再进一步提纯。对现在的临川郡来说,简单的化学已经不是问题了,粗盐提纯更是可以大规模应用。

“据估计,整个临川郡和渤海郡的海岸线一年下来就能够制出800多万斤的精盐,这还是最开始的估算,要是技术精进之后,这数量只会多而不少。”

沈瑜听着水淼淡然的话,整个人呼吸都急促了。水淼是在现代社会待过的,她对随处都可见的食盐没办法像古人一样重视,最多就是感慨当下的制盐效率的低下。

但是沈瑜不同,他知道现在的盐产量全国一年加起来也不过百万石,其中海盐产量居首,产量约为50万担,池盐次之,年产约20万担,井盐较低,年产约数1万担,合计起来不过8500万斤左右。

这对比太悬殊了,一个盐场就能占据当前全国近十分之一的产量,还全是精盐,要是全国的海盐都采用了这样的技术,那么天下人人有盐可吃就不是痴心妄想了,沈瑜想到这个可能会在他手中实现就心潮澎湃。

水淼看穿了他的心思,说道:“这是理想的状态,但是现在的情况,越是发达的技术越会成为当权者和公卿世家的敛财手段,你以为他们会因为盐产量的提高而降低售价吗?不,不会的,他们宁可将盐堆积如山或是倾倒于海里,也不会让利一毫。君瑞,这件事需要你来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言情小说相关阅读: 恶毒女配狠嚣张 愿昭昭似我心 修仙后,一不小心变成了锦鲤 穿越与你 王爷,休书请拿稳 狐歌 离职后,被死对头前上司占有私吻 年少的你青春的梦 被赶出豪门后,假千金爆红娱乐圈 穿成八零假千金,我靠红包群暴富 顾总别哭了,夫人已经另寻新欢了 穿书傅总,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王爷是个软饭男 和小贵人灵魂互换,太子差点侍寝 穿越七零,我被老公捧上天 八零:锦鲤娇妻逆袭后带崽暴富了 赛博修仙:我的机甲火爆星际 重生京圈太子爷,问鼎权财巅峰 一家三口穿年代,不做圣母不扶贫 大师姐,师兄又捡了个野男人